与大自然共鸣:洪天恒博士的绿色使命

# MoCC学生大使
# 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
# 红木保护联盟
# MoCC学人

照片由洪天恒博士提供

"
2023年一个仲夏夜,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森林音乐厅,一位男中音咏唱歌曲《木心》,乐声悠扬隽永。歌者同时也是作词人,然而他并非普通音乐家。他是洪天恒博士,在牛津大学从事树木研究,现任萨默维尔学院富尔福德初级研究员,及莫德林学院和圣希尔达学院的生物学讲师,最近获中大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 MoCC)任命为「MoCC学人」。
播下倡导气候议题的种子
洪博士这样自我形容:「我总是努力平衡个人对科学与人文的追求。」这种独特气质在他的中大岁月已露端倪。当时他主修生物学,副修环境研究、音乐和德文,同时修读性别研究和通识教育课程。洪博士欣赏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同时重视历史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洞见,这些都有助他认识世界。
2014年,洪博士加入中大MoCC当学生大使,这段经历让他确立对环境议题及研究的看法。参与学生大使培训期间,他得悉「香港」这个名字源自土沉香时大为惊讶。 「我一直以为香港只是个石屎森林,那时却发现她的名字原来与一种树木有关!」他说:「人类不仅受惠于大自然的恩赐,也与自然紧密相连。身处城市的我们往往忘记这一点,但我们应主动寻找与大自然的联系。」
2024年MoCC同学会,洪博士与首任MoCC学人钟芯豫(左),MoCC前博物馆大使、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香港青年网络统筹刘霆锋(右)合照
洪博士于MoCC活动担任司仪(后排右四)
这一启示,激励洪博士投身气候变化与其他环境议题的公众教育工作。作为学生大使,他带领访客参观MoCC及中大校园,讲述本地生态和中大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对我来说,每次导赏都很特别和重要。当看到访客参加导赏团后,眼中流露出受启发的光芒,我就知道改变正慢慢发生。」
2017年毕业的洪博士认为,相比海外大学,中大的生物学课程内容较广泛。这种多样性对他日后从事跨学科协作发挥重要作用,特别进行较复杂的项目,涉及各方持份者之时。
本科期间进行城市树木研究实习
2018年在柬埔寨植树
在牛津从事具影响力研究
洪博士在牛津大学的研究重点为东南亚的黄檀属植物(Dalbergia),俗称红木。这些红木品种占全球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逾百分之三十,遭滥伐至濒临灭绝。洪博士的研究结合基因组数据与气候模型,目的在加强这些品种在气候变化威胁下的适应能力和保育。
2018年,他加入由牛津大学牵头的红木保护联盟,项目涉及与红木原生地区的合作伙伴机构、林业部门、保育组织和当地社区合作,横跨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洪博士的研究旨在识别树木拥有良好特质的遗传标记,例如高抗旱能力,以加快找出适合保育的最佳品种。他的研究为各方持份者提供数据及工具,以采取有效行动保护濒危的红木树种,同时让当地社区的生计得以持续。

洪博士识别出与降雨和温度等环境变数相关的遗传变异,从而预测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遗传适应度。此外,在联盟的努力下,数个红木树种在2022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升级为「极危」物种。

他在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也为他对普及科学知识注入新观点。他分享:「我访问博物馆的参观者,了解他们对展品的看法,作为改善展览的参考。这经验让我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说故事。毕竟,科学须让大众知悉才算完成。」

对于有志成为科学家的年轻人,洪博士强调三个「C」的重要:好奇心(curiosity)、同情心(compassion)和使命感(commitment)。

「好奇心是对知识的渴求,」洪博士解释说,并以他对香港名字起源的惊喜发现为例。 「同情心指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我会考虑各方的观点和利益,而不仅仅着眼于发表论文。使命感则是指找出你在社会的角色,以及你想达成的目标。凭借乐观心态和不懈努力,我相信数十年内,我可以为世界带来正面积极的改变。」
艺术与科学兼顾的领袖
MoCC在2023年庆祝成立十周年,并推出「MoCC学人」计划,透过为校友提供领导机会及大学支持,促进社区参与,以培养气候倡议领袖。该计划支持校友主导的项目,推动有关可持续发展及气候行动的具影响力变革。
洪博士作为新任命的MoCC学人,已有一系列与母校合作的大计,主要针对三个社群。首先,他打算透过筹办讲座、工作坊和展览来吸引大众。他希望提醒人们,整个世界其实互相关联,例如北极熊濒临绝种与香港海平面上升,两者的成因是相同的。本着「全球思考,在地行动」的宗旨,他致力教育大众环境保育的知识。
他也希望与香港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合作。 「在适当的资金支持下,我希望在有关保育和气候变化的项目与本地科学家携手,例如保育城市的树木。」
最后,因为自己的深刻经历,洪博士热衷于培育下一代MoCC学生大使。他曾为树木导赏团的资料提供改善建议,这些内容沿用至今。他希望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人加入对抗气候变化的阵营。
洪博士对于透过艺术探索科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热忱,这喜好体现在他咏唱古典歌曲和写诗上。他的诗作《木心》,配合由他的中大同学梁柏希创作的音乐,反映了他对树木的深厚感情。
洪博士在联合书院合唱团担任指挥
洪博士的红木研究为他赢得广泛认可。他在2022年获国家地理探险家奖,并在2024年获艾琳.曼顿奖。他对获奖深感荣幸,并视为对他长期研究努力的鼓励。他也感谢这些奖项为他提供更多平台,以传播其研究理念和环保倡导。怀抱希望,一往无前,洪博士将继续投身环境保育研究,致力促进公众参与。

蔡卓慧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