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11 |可持续城市及社区

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及可持续的城市和居所

研究推算,全球城市居住人口将在2050年前增至80%,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为应对需求增加,社会各持分者须共同努力,建设健康、具抗压力和可持续的城市。中大持续帮助政府应对香港城市挑战,并开展创新解决方案,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课程

于2023–24学年提供79个相关课程。

政策

为保育历史古迹及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干扰,中大规定承包商需遵守《校园施工规则》及《监管地盘工作的环保指引》。中大亦致力保护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树木。制订《校园树木保育政策》和《校园树木保育指引》,力求在合理及可行的范围内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和损害,确保在校园发展及树木保育间取得平衡,从而确保政策得以成功执行。

研究

受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影响,香港气温愈趋炎热。由吴恩融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专案「香港的极端炎热天气、高密度生活和长者健康」,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团队合作,研究极端炎热天气对长者的影响,并将制定指引,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为长者提供更佳的生活环境及支援服务。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钟璟霖教授正领导两个重要的研究专案,旨在促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个专案「On the Way to Zero Waste? A Spatialized Sociotechnical Analysis of Waste Management Transition in Chinese Cities」,专注于了解城市环境中过渡至零废物的过程。专案正在检视影响废物管理系统的社会和技术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策略来确保可持续发展。第二个专案「Everyone Goes Green: A Structure-Technology Nexus Analysis of China’s Municipal Green Bond Issuance」,探讨发行绿色债券的结构框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绿色债券如何促进发展可持续城市。透过废物管理和推广绿色债券,两项研究都有助发展可持续城市,提高资源效益,并促进中国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卫星技术增强城市韧性和可持续性

中大成功发射「香港青年科学创新」观测卫星,旨在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的灾难应变、地理数据分析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该卫星与ADA Space共同研发,搭载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内置可即时处理数据的人工智能及高解像度光学摄影机,可有效地监测环境,更准确预测灾害,对城市规划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中大的卫星为防灾和城市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援建立能够适应环境挑战的智慧城市,有助改善该地区的城市韧性和可持续生活。

梅子林复育

梅子林复育」由钟宏亮教授领导,旨在通过创新的复育计划,活化拥有400年历史的客家村庄梅子林村。梅子林第一期计划于2023年完成后,建筑学院举办了「梅子林复育启承日」,标志梅子林第二期计划开展后的首次大型公众活动,吸引超过180名参加者。当日在老屋举办了多项活动,包括由建筑学院主办的城乡地方营造工作坊、无止桥乡村振兴领袖计划,以及由香港建筑师学会举办的持续专业教育课程。活动吸引附近村民、村民代表、义工、非牟利机构无止桥的职员、中大师生及公众人士参与。

上一个

减少不平等

目标 10

下一个

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目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