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在地美丽

 

钟宏亮教授缘牵山旮旯

# 可持续发展城市
# 本地乡郊
# 文化保育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凯琪
"
钟宏亮教授
钟宏亮教授 喜欢思考空间和物质,对生命有独特的感觉。他自小喜爱画画和砌模型,钟情游乐场的「擒钢架」,专研空间的建筑学令这位建筑学院教授,跟世界有与别不同的连系。宛如世外桃源的本地乡郊,给他的感觉尤其真实。

钟教授2006年加入中大,因为教学,最初集中研究西营盘、中上环和筲箕湾等旧区的建筑特色。为了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了解建筑与人和土地的关系,2014年开始走向西贡、大埔和长洲。 2019年开始更深入人迹罕至的乡郊。当时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开始动工,环境及生态局辖下乡郊保育办公室邀请各方申请保育资助。他表示:「除了生态和环境保育,乡郊保育资助计划还涵盖乡郊遗址,即是不止自然环境,还有村落;有村落就有建筑、文物和文化。」新冠疫情封关下,本地游兴起,加上旧村村民复村的意志和魄力,他与乡野的红线就此牵上。

春在绿芜中

2019年末,钟教授透过友人认识为复村四出奔波的梅子林村长曾玉安。六七十年代,这条位于新界沙头角的客家村尚有人烟,前有梯田,后有风水林,南有水井河溪,八十年代村民陆续移居市区而逐渐荒废。钟教授初到梅子林时,处处颓垣败瓦,村落淹没于丛林中。往后的日子,他徒步入村,清理旧物瓦砾,拿着锄头,在阳光下挥汗如雨,为的是令这条有三百六十年历史的村落重生。春去夏来,他带领参与中大博群活动的学生进村,与村民商量后,决定申请资助,2020年10月开始连同建筑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复修老屋和壁画屋。

钟教授(左)和曾玉安在完成首阶段复修的老屋前留影
钟教授将复修过程娓娓道来:「设计之前,同学会了解村落布局、建筑类型和材料,例如他们会使用将泥土压实的夯土、泥砖和黑瓦。这是较传统的建筑方式,具华南或岭南文化特色,但又有本土的演绎。」
梅子林处于深山,需由荔枝窝徒步半小时入村,故建筑上一切从简,使用竹、木和铁通等轻巧材料,亦会就地取材,使用塌下的砖瓦和泥土,并测试不同配方,造出最坚实的夯土。心思和汗水,凝铸了他们跟土地的连系,跟村民和义工合作,聆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修复的不止是举目可见可的废墟,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包容。能在荒芜中开出绿洲,靠的是刚柔并济的人心。 2022年9月,老屋和壁画屋竣工,钟教授与学生在梅子林举办萌芽节,以导赏和工作坊庆祝旧村复生。团队目前正进行第二期修复,加固老屋,希望村民和探访者逗留更长时间。
壁画屋外,跟村民商讨复修细节
梅子林复育的成功,回响不绝绝。不少非政府组织和大学陆续开展文化和生态保育项目,浪漫电影漫步偏僻古村,公众目光渐渐投向遗世一隅。
钟教授说:「项目令很多村民返乡,一些重建自己的村屋,一些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兴建公共设施,如沿斜坡和树下制造台凳,还有半开放式厨房,全全是村民、义工跟同学携手合力做出来的。」
游谷探埔

一根红线,牵引出另一段机缘。 2021年末,早年嫁往沙头角海东岸谷埔的梅子林村民,委托钟教授和团队赴谷埔五肚,修葺夫家的杨氏大宅。现在,大宅成为中大跨学科教研基地,人类学、建筑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和生命科学的师生云集于斯,研究谷埔平原和溪谷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

经修复的谷埔五肚杨宅,也是中大的跨学科教研基地
村民训练成导赏员,向公众细说谷埔知识和他们的生活故事
谷埔的修复涉及独立屋宅,团队跟村民感觉尤其亲近。自英国回流的宅主,在屋前缓缓升起柴火,炊烟袅袅中,「濑镬边」等一道道经典客家菜重现眼前,谈笑间,踏实幸福感觉,由胃入心。杨宅2023年初完成翻新,团队移师田心李宅,目标,是令它更环保、更低碳。
「所谓低碳,就是回复传统建筑的抗热能力和自然通风。若墙和屋顶厚一些,室内环境就可调节得较好,冬暖夏凉。经过不同年代,村民将窗户或墙洞封了,不过,有些地方仍可开通,还原前人毋须开冷气的凉爽。」他说。
重拾传统智慧的同时,团队亦会注入新元素,如太阳能、雨水收集和生态厕所。复耕方面,生命科学的师生会试验不同农作物不同农,建议更合适的本地物种。深耕细作的复育,带动了谷埔复苏,两三户村民重回家园,咨询团队如何修复大宅,重建果园,甚或开设私房菜馆。涓涓滴滴,虽不起眼,却会汇流成重大改变,更重要的是开拓对生活和乡郊的想像,活现更多可能性。
2023年3月,团队率领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宏信书院的同学,一连四日探索谷埔五肚的历史、地理、生态和文化遗产。图为同学挖掘和清理村屋遗址,一部旧电视机和养猪铁笼重见天日
无可取代的真实感

钟教授认为,乡郊弥足珍贵,是因为那种真实性,能令身心圆满:「你要接触环境,跟它互动,不只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自然环境有一种真实性,是虚拟世界和讲求速度的城市没有的。它有阻力,无法事事由你掌控,你要包容,要有耐性。」2015年,联合国发布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永续城乡正是其一。缔造绿色空间,连结城市和乡郊,以至保育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表达对环境和世界的珍重,也是在有涯人生中,一种决意享受自然生活的闲雅态度。要达成目标,不只靠一人之力,而是由团队磋商共创。近年,欧洲各国、中国、日本和台湾等地日益关注城乡互动和乡郊复兴,在香港,走入山野也不再停留在小众层次;在中大,对复修废村愈来愈投入的钟教授与十多位建筑和人类学等学系的老师和研究员组成兴趣小组,除绘画发展蓝图,也会相约郊游,下一步是成立城乡复育研究中心。

「建筑需要理解、感受和演绎,无论是历史或当下的土地,总会有些限制和条件。但你亦可以开辟新事物,甚至联系气候和环保等议题。这些都是富有真实感的尝试。」

一砖一瓦,连系有共同梦想的人。在山野乡郊,钟宏亮教授和团队众人,找到了他们的静好岁月。

备注:”梅子林复育计划”及”游谷探埔”两项设计研究项目, 均获得乡郊保育办公室(CCO)属下的乡郊保育资助计划(CCFS)资助。

李凯琪为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编辑
Amy Li is an editor in the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Relations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