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承受之轻
全面和免费的阿兹海默症筛检助长者过有尊严的晚年

香港人均寿命高达85岁,不过长寿不代表活得好。 70岁或以上的老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认知障碍症,影响记忆、思考、行为、情绪和日常活动。阿兹海默症是认知障碍症最常见的原因,约占认知障碍症病例约60-80%。然而,很多早期阿兹海默症患者误以为是正常老化的征状,因此没有在发病初期求医,直到认知障碍恶化至影响日常活动才急忙求医。近年的研究显示,如果我们能够增强大脑健康,减低认知障碍症的各种风险因子,足以预防45%的认知障碍症。对于早期阿兹海默症患者,促进大脑健康也可以减缓病情恶化。
「脑智同护」服务获林青霞博士慷慨赞助,为年届60至80岁的香港市民提供全面的脑健康评估,让约800名市民接受全面和小区为本的服务,冀望筛检出有高风险的长者或有早期阿兹海默症患者,并且鼓励他们过积极的生活方式、管理血管病变风险,预防认知障碍的出现或延迟阿兹海默症恶化,长远减轻病症带来的社会负担。

合资格的市民可以先在「脑智同护」网站填妥网上问卷,怀疑出现早期认知障碍症状的市民会获邀前往停泊于中大的「脑智同护」服务流动车,由团队注册护士为他们进行全面的临床及认知评估,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拍摄「眼底相」评估大脑健康状况。团队会根据情况安排参加者于一至三周后覆诊,跟进有阿兹海默症风险及/ 或「眼底相」显示阳性结果的参加者,为他们讲解评估结果及订立度身订造的预防或治疗方案;而怀疑有早期阿兹海默症的患者将转介医生作进一部的诊治,务求及早跟进早期阿兹海默症。
这项人工智能模型的准确度约为80%。眼底摄影系统不仅容易应用,而且无创及高成本效益,因此日渐广泛应用于脑部健康筛查,成为识别阿兹海默症高危人士的重要工具。检查后及早实行预防措施,例如在不同层面改变生活方式,阻止病况恶化。

中大莫庆尧医学教授兼「脑智同护」服务联席总监莫仲棠教授说:「应用这些获FDA(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新药治疗早期阿兹海默症,以及经常进行脑部磁力共振扫描以监察潜在副作用的成本约为每年几十万港元,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负担的。」「『脑智同护』服务为有阿兹海默症风险或初期病征的人士提供小区教育及度身订造的预防建议,以提供长者多一个较便宜的预防或治疗方案。」


决定健康的社会因素(来源:Healthy People 2030)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