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
中大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透過穩健的研發計劃,實現更可持續的未來。為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頂尖的研究環境和支援措施,鼓勵創新,並將研究轉化為應用項目,向世界提供創新科技。
課程
於2023–24學年提供56個相關課程。
政策
中大致力培育創新、初創企業及知識轉移,已制訂《Policy on Research》,規範專業道德,避免研究失當行為,又實施《Policy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強調維護知識產權。通過研究活動,中大不僅對學術和科學領域產生影響,更讓公眾受惠。
研究
由邢國良教授領導的「基於基礎模型的老年退化性疾病早期診斷、個人化介入治療以及複雜跨疾病相互作用分析的環境智能系統」研究項目,旨在提供全面的健康解決方案,加深公眾對肌肉減少症與癡呆症之間病理相互作用的了解,改善診斷和治療策略。研究涉及大規模臨床試驗,從香港三家地區醫院招募1,000名參與者,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透過開發尖端的環境智能系統,並將其整合到醫療保健中,以先進和創新的技術促進診斷和介入醫療,從而改善處理人口老化問題的基礎健康設施和成果。
由張智鈞教授統籌的「通過人工智能運動恢復預測系統為不同的中風倖存者提供最大運動功能恢復的個性化康復途徑」研究,旨在改善香港日益增加的中風倖存者運動功能恢復治療。透過開發人工智能系統(PRAISE-HK),研究將使用200-400名亞急性中風倖存者的多模式評估,預測運動功能恢復潛力和決定最佳治療方案。這種個人化的方法可提高復健的療效和效率,減輕與中風護理相關的經濟負擔,令香港成為潛在的全球復健研究和發展樞紐,加強本地和國際在創新醫療方面的合作。
中大醫學院與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成功進行全球首次體內遠端操作磁力內窺鏡檢查,在豬的胃壁進行活組織檢查。這項創新的手術由兩名相距 9,300 公里的操作人員負責,一位是香港的臨床醫生,另一位則是蘇黎世的遠端操作專家。這項內窺鏡檢查的研究成果,顯示遠端手術技術在缺乏專業技術的偏遠地區提供即時診斷和手術護理的發展潛力。這項突破性的專案展現了先進的遠端操作手術和機構之間合作的能力。研究結果已在《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雜誌發表,顯示這項技術未來在全球外科護理服務的發展潛力。

推動醫療保健的創新發展
智能醫療與擴展現實研究所成立於2023年,由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王平安教授領導,利用人工智能(AI)和擴展現實(XR)技術革新醫療和保健應用,務求實現精準醫療。研究人員來自十多所一流大學和香港的研究機構,在促進醫療保健技術合作和創新研究的環境中工作。透過在醫療保健領域引入人工智能和擴展現實技術,研究所不僅增強醫療服務,還推動各種教育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創新研究與合作,改善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和成果。

探索大灣區創新機會
中大首屆跨學科數據分析及X雙主修學生於 2024年5月20日至23日到訪大灣區。此行由在學在職計劃組織,讓學生參與該地區充滿活力的生活,並專注大數據和商業分析的實際應用。此行的重點包括參觀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泰和腫瘤醫院、VIP.com和美的集團,讓學生目睹尖端科技和創新研究。這次體驗加強他們對醫療保健行業、電子商務和製造業的理解。

上一個
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
目標 8
下一個
減少不平等
目標 10